使用者工具

網站工具


society:graduate_stu

研究生一定要知道的 -- “秘密”

前言

在寫這篇文章之前,我曾一再猶豫,是否會得罪學術界的某些人,但是、管他的, 反正我只喜歡寫程式,也不太想升等,得罪就得罪了,如果有人有不同的意見, 請他再寫幾篇好了。

雖然『烙』下了這樣的狠話,心理還是毛毛的,好吧! 算我沒說過…,我承認我是『俗辣』, 我不像蔣友柏那樣有勇氣在布落格中寫下『白木怡言』,因為我很怕會變成…『白目遺言』。 背景 本文是寫給在台灣的碩士與博士學生看的,大學生也不妨一看,尤其是在做專題之前。

如果你考上了研究所,恭喜你,但是、先別高興,因為、這可能是災難的開始。

還記得一首王菲的歌嗎?歌詞是這樣的:

 
想走出你控制的領域  	卻走進你安排的戰局
我沒有堅強的防備    	也沒有後路可以退

想逃離你佈下的陷阱    	卻陷入了另一個困境
我沒有決定輸贏的勇氣  	也沒有逃脫的幸運

我像是一顆棋		進退任由你決定
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將領	卻是不起眼的小兵

我像是一顆棋子		來去全不由自己
舉手無回   		你從不曾猶豫
我卻受控在你手裡

或許你記得這首歌的名字,對了、就是『棋子』。

這和研究所有甚麼關係?相信身陷其中的人一定會有所感觸,而還在局外的人, 或者是正在入局的人,請先看清楚。

入局

當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,或從大學進入研究所時,通常懷抱這興奮與期待, 但這時往往最容易犯下致命的錯誤,尤其是進入研究所時,這個錯誤會跟著你多久, 那不一定,對於碩士班新生,通常是兩年,對於博士班新生,則為 3-8 年。

這個錯誤往往有一個小小的開始,首先、學生懷著期待的心情,根據科系教授的專長, 開始找指導教授,開始踏出錯誤的第一步。

有幸作出好的選擇的人,恭喜你 ! 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

但不幸作出不好的選擇的人,也恭喜你! 你已經入局了。

陷阱

很多研究生,會在某些時期不小心踏入陷阱,碩博士學生所會碰到的陷阱很多, 但是在唸碩博士前就很清楚這些陷阱在哪裡的人應該不多。

陷阱一:找錯學校與科系

現今台灣的大學當中,許多學校對博士生的畢業條件,有所謂的『點數制』,這是第一個可能的陷阱。

所謂『點數制』,就是博士生必須要投稿期刊,每個期刊根據評鑑指標 SCI/EI/SSCI 都有對應的點數, 博士生必須不斷投稿期刊,直到累積點數達到該科系的規定之後,才可以申請畢業。

此時、若你進入一個具有『點數制』的科系,但是你卻不喜歡寫論文,或者你所做的領域根本就沒有甚麼 納入 SCI/EI/SSCI 的期刊,那你就進入了陷阱。

在我較熟悉的資訊科學領域,原則上、做實作應用領域的人比較不容易找到對應的期刊, 但做理論的人比較吃香,因此、台灣的資訊科學界的教授往往偏向以理論為主,這也是學術界長期與 產業界脫節的一個原因。

另外、在社會科學領域,往往由於國情不同,台灣的論文很難被國際上的社會科學界接受, 因此、做社會科學的碩博士往往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畢業,而有畢業的困擾,最近 政府在 5 年 500 億的政策實施後,政治大學不斷在報紙上喊冤,就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
要避免『點數制』的陷阱,你在入學之前就要先查清楚,否則、通常指導教授很難讓你在未到達規定點數前畢業。

甚至、有些科系會要求碩士生也遵守某些『點數制』,但這並不常見,比較常見的是要求碩士生在畢業之前 必需投稿論文,直到期刊或某些研討會錄取該論文,才能畢業。

然而、這是否代表著沒有點數制的科系就比較容易畢業呢?

答案是不一定,科系規定中若沒有明文的點數制,往往在碩博士生的畢業上就沒有明顯的判定標準,因此、決定 你能否畢業的因素往往更為複雜,例如:政治因素。

天阿、扯到政治因素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,其實、一點都不誇張,決定你能否畢業的,除了點數、你的研究能力、 研究的品質之外,還有與指導教授間的關係、指導教授的心態、甚至指導教授的升等壓力等等,另外、 口試委員的安排等等,也是能否順利畢業的關鍵因素。

陷阱二:找錯指導教授

很多人在進入研究所之前,以為唸研究所就像唸大學一樣,那就大錯特錯了,研究所是師徒制,選錯指導教授, 絕對會讓你刻骨銘心,能否畢業與你的指導教授有極密切的關係,即使你選對了科系,選錯指導教授也是枉然, 套一句來自大陸的順口溜,很適合用在指導教授身上:

『我說你行,你不行,也行 ; 我說你不行,你行、也不行』

甚麼樣的指導教授是好的,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,那得看你是甚麼樣的人?

有些教授研究純理論的東西,那如果你做的是應用領域,最好不要找他。

相反的、想做理論的人也盡可能不要找作應用的教授。

有些教授原本作理論,後來轉作應用,那你要不要找他,就比較難說了。

有些教授喜歡被吹捧,如果你的專長是逢迎拍馬,那找他應該很容易就能過關。

但在現今台灣的學術環境下,助理教授與副教授通常都有升等的壓力,有些教授會 在壓力之下,壓榨學生作論文、專利、把學生當成寫程式的工具,或者連跑腿、 搬家、辦公文、繳水電費、帶小孩等等,都要求學生來做,這也是很常見的事,因此、 如果你的專長就是跑腿,而且刻苦耐勞,耐操耐磨,那你應該可以找這樣的教授。

找對教授,你就成功了一半,找錯了教授,你將會過得很痛苦,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,是這樣寫的:

『研究生不死、只是生不如死』

這句話應該是那些找錯教授的人所寫的吧!

  • 指導教授的重要性

指導教授非常非常的重要,沒有維持好與指導教授的關係,絕對是很糟糕的一件事,但是、為甚麼 指導教授如此重要呢?

很八股的標準答案是,『好的指導教授可以在研究上進行良好的指導,因此、你會獲益良多。』

但這個答案很難反映指導教授的重要性,有很多事情,是研究生所通常不知道的,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, 又和政治有關,畢竟太陽底下沒有甚麼新鮮事。

政治人物喜歡在飯桌上『喬』事情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,教授間也常常互相『喬』學生的事情, 如果沒有教授幫你『喬一喬』,那事情往往都很難辦,有一個支持你的教授『挺』你,願意出來幫你『喬』, 那事情就很容易了。

與政治上相同的是,如果幫你『喬』事情的教授很『夠力』,那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增,反之、可能就『喬不動』。

要『喬事情』的人,除了看學術威望、科系上的影響力等等因素,還得看他願意出多少力為你『喬』, 因此、有人開玩笑的把指導教授分為『獅子』和『兔子』兩類。

所謂的『獅子』是指很夠力,而且會喬得很用力的指導教授,而『兔子』則指不夠力、喬不動的指導教授。

如果指導教授的 Power 更強,則根本就不需要說任何話,在場的口試委員自然就乖乖的『畫壓』,這種教授 可以稱為酷斯拉,因為沒有人敢得罪該教授,因此只好乖乖的簽名同意。

然而、一般的狀況是,教授通常不希望學生口試的時候,口試委員有被迫畫壓的感覺,因此、對博士生會 先行要求,直到該學生的論文有一定品質時才提出來,如此、才是尊重口試委員的作法。

陷阱三:找錯研究領域

很多人認為自己大學時表現不錯,因此、就誤認自己適合唸碩士,甚至博士班,這往往大錯特錯, 要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唸博士班,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 - 『是否喜歡學術研究?』

但是、有更多的人會誤認『學術研究』這件事情,以為學術研究就是『把東西做好』,那就大錯特錯了, 往往、學術研究的重點並不是『做東西』。

以我最熟悉的資訊科學領域而言,一個大學生很可能認為自己喜歡『電腦遊戲』,也很會『程式設計』, 於是希望到研究所學習『電腦遊戲的程式設計』,然後就參加考試進入國立大學的『資訊工程』系, 因而踏入陷阱,如果幸運的拿到碩士學位,便認為自己也適合攻讀博士,一頭栽入陷阱當中。

等等、這樣有甚麼陷阱嗎?『電腦遊戲程式設計』很自然的應該是資訊工程系的主題,不是嗎?

問題出在學術研究這件事情上,套一句年輕人的俏皮話來說:

   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,不是南極到北極,而是我就在妳身邊,但妳卻不知道我愛妳』
   『學術上最遙遠的距離,不在自然與人文之間,而是程式就在我身邊,但卻無法變成期刊論文』

這件事很難講清楚,讓我用一個故事來說明。

愛玩電腦遊戲的人大部分都會玩過魔獸世界吧?假如今天魔獸世界的設計者來唸資訊工程博士, 那他將會面臨很大的問題,讓我們用倒述的方式,直接將時空跳到他的畢業口試中。

魔獸先生:大家好,我的博士論文是『我如何設計了魔獸世界?』

..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論文報告中,... 上面有一大堆程式,口試委員開始打呼中....。

...

魔獸先生:總而言之,其實很簡單,就是用 C++ 和 OpenGL/Direct3D,然後努力設計了兩年,終於做出的各位現在所玩的魔獸世界。

口試委員:那你所設計的遊戲,有甚麼特別的優點,是別的遊戲所沒有的呢?

魔獸先生:你玩玩看嘛! 我的遊戲全世界的人都在玩,特別的好玩,音效聲光效果與劇本都是最好的,玩的時候也最有真實感。

口試委員:那你如何證明你的遊戲最好玩,或者是最有真實感。

魔獸先生:?????

口試委員:能不能用數學寫出來給我們看一下?

魔獸先生:#@$%^o...s...

上面的這位口試委員顯然不是電腦遊戲專家,但是、如果是專家呢?很抱歉的是,過去很少人會取得電腦遊戲的博士學位 (說真的、現在有沒有我也不知道),最相關的學術領域應該是計算機圖學,接下來讓我們把圖學專家也找到口試當中來。 圖學專家:你說你設計了魔獸世界,我知道很多人在玩,很有名,那你在遊戲當中所使用的光跡追蹤演算法有甚麼特點呢?

魔獸先生:我沒有使用過甚麼光跡追蹤演算法,我說過,我使用的是 OpenGL 和 Direct 3D。

圖學專家:我玩過魔獸世界,我很好奇,這個遊戲在 3D 的畫面上的很流暢,你沒有使用特別的演算法,那你是怎麼做到的?

魔獸先生:思考中? 抓抓頭...

魔獸先生:我想我可以這樣回答,能用貼圖的地方我就用貼的,我預先準備了一大堆圖片,用來貼圖。

圖學專家:原來如此、那這個沒有甚麼學問嘛,你論文中還有甚麼比較有學問的地方嗎?

魔獸先生:#%)(*!@~^....

不曉得你會怎麼為魔獸先生解危呢?

回到原主題,魔獸先生為何碰到這些問題呢?其實、最大的問題在魔獸先生自己,他不瞭解『學術研究』和『程式設計』 是兩件個完全不同的事,誤以為只要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口試委員也會覺得好,遊戲玩家的評價與學術專家的評價有很大的 差距。

我看過很多完全不會寫程式的資訊工程系教授,卻也都做了很好的研究,而最慘的是那些電腦駭客,花了很多時間在寫程式的 博士生,最後很多都搞到一再延畢甚至無法畢業,其原因就在這些程式高手不瞭學術的本質。

  • 學術與科學

從西洋文藝復興後,近代科學開始發展,包含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學科在內的西洋科學走了一條很特殊的路, 就是要求『實證』,凡是可以經由『觀察』與『實驗』被『驗証』或『否証』的問題,被稱為科學問題, 這種方式有相當大的好處,可以讓人類的知識體系建立在紮實的基礎上,否則、萬一人類知識的基礎建立在像 過去的『煉金術』與『巫術』之上,那又如何能有今日的文明。

魔獸先生的問題是,他選錯了研究主題,而且用錯了研究方法,寫程式本身不算是一種研究,除非你寫程式的目的 是在驗證或否證某些理論,才會符合『科學研究』的條件,在資訊科學的領域中,符合科學條件的領域並不算很多, 而且通常以『演算法』為核心,驗証的方法則有『速度』(或稱時間複雜度) 、『記憶體用量』(或稱為空間複雜度) 與答案的正確程度 (例如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中的自動學習)。

對於物理學、化學與生物等典型的科學領域,則通常會要求要有實驗的證據,例如:要以科學的方式證明某種蛋白質 在人體當中具有某些作用,則必需以某種實驗,例如將該種蛋白取出,施以放射線或螢光染劑,再放回身體當中, 然後用儀器追蹤、探測、觀察,找出該蛋白具有特定作用的證據,如此、該實驗才算科學實驗,論文才算科學論文。

記得曾經聽某位物理學大師說過『科學、是在你猜對了之後所作的事』。

這句話讓我印像深刻,由於他強調『猜對了』之後,一定要有所作為,這個作為,就是實驗驗證。

說了這麼多,和我們的主題 –『陷阱:找錯研究領域』有何關係?

那可大有關係,凡是不能驗証的研究題目或領域,千萬不要選,否則、會死得很慘,除非、你的指導教授是隻大獅子, 而且完全無條件的支持你,還有、系上沒有『點數制』。

陷阱四:用錯研究方法

要談論研究方法,我想我實在太不夠資格『班門弄斧』了,我的研究少得可憐,在學術領域頂多只是食物鏈中的 『浮游生物』而已,連蝦米都可以吃掉我,但為了本篇文章,只好勉力振作一下,但是、我還是希望有重量級的 研究者能看到本篇文章後,為我們講講『研究方法』。

『喂、劉 x 朗爺爺,李 x 同伯伯,我在叫你們了,聽到了沒有,出來指導一下可憐的研究生吧!』 (喔! 不要踢我…)

承上所述,研究必需找對題目,在選定題目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該題目有沒有辦法驗証或評估優劣,有沒有比較的 實驗基準等等,如果沒有,你卻冒然踏入,那就又踩到陷井了。

這樣說明實在太抽像了,我再用具體一點的例子,還是以資訊科學領域作範例:

假如你要投入『語音辨識』領域的研究,那最好先想清楚,作一下需求分析的動作,例如是否已經能取得 供測試用的『語音庫』,該語音庫是否曾經被其它研究使用過,並成為研究人員比較語音辨識方法優劣的基準, 如果有,那驗證上就有比較好的依據。

作研究時,往往不是像大學生想像的那樣

『我從頭到尾將程式作出來,然後看看我的程式的表現如何,這樣就好了,不是嗎?』

這就又錯了,語音辨識的方法何其多,前人曾經作過多少的研究,若你完全重新自創一套方法, 那勢必在前處理 (數位化後轉換成可被辨識程式處理的動作)、學習 (利用標準達案讓電腦學到一套模式)、 辨識 (用該模式對前處理的結果進行輸入-辨識-輸出的動作)、甚至後處理等等的過程都自己來,這樣即使你取得了 實驗結果,也不知道到底是前處理的功能很好,還是學習的功能很好,還是辨識的功能很好, 更何況還要與他人的研究成果比較,你憑甚麼說你的方法是最好的,況且、這樣做很容易範下致命的錯誤, 那就是自大的認為別人的研究都是垃圾,口試時萬一有專家在場,肯定會不高興,被修理批鬥也是理所當然的。

因此、資訊科學的研究,較安全的方法是對目前幾種最好的方法進行改良,例如,若語音辯識的模組可以 拆成 5 個部份,也就是

語音辨識 = A+B+C+D+E

那我們首先取得以這些方法實作出來了語音辨識模組的原始程式碼,然後對其中某一個模組,例如 D, 進行改良,成為 MD,接著,用 A+B+C+MD+E 進行測試,然後比對改良方法與原方法在正確率上是否有 所改進,甚至進一步對結果進行分析,看看輸出相同的有哪些,原先正確後來確錯誤的有哪些,原先 錯誤後來正確的又有哪些,D 與 MD 的優缺點各在哪理,然後、若結果令人滿意,有明顯的改進, 再開始準備論文寫作。

但是、並不是每個領域都有被認可的測試資料與原始程式碼,因此、在選擇研究領域上,就會很為難, 有些領域的風險就是比較高,投入後會『踢到鐵板』的機會也會比較大。

擅於作研究的人,往往會有一些常用的技巧,例如:在影像處裡領域,有很多種的前處理方式, 像是 Fourier Transform, Cosine Transform, Hadmard Transform 等等轉換方法,於是當某一個 研究者想要產出大量的論文時,就可以搭配某些辨識方法,進行排列組合,舉例而言,假如影像辨識 有三個主要步驟,也就是

影像辨識 = A+B+C

經調查後,A 過程有 A1, A2 … A5 等五種版本,B 過程有 B1, B2, B3 三種版本,C 過程有 C1, C2, C3, C4 等四種版本,於是較投機的研究人員就可以出 5*3*4=60 篇論文,測試每一種的結果,但是這樣的作法通常不會是 很好的研究 (不過可以衝論文數量就是了,但要小心被指為一稿多投,那就掰掰了)。

一種可能的方法是,暴力式的對所有的 60 種組合進行過實驗後,寫出單一篇論文說明哪些組合較好, 然後進行理論分析,看看為何這些組合會比較好,這樣的做法就比較科學。

陷阱五:無法掌握畢業時機

博士學位通常有兩個關卡,第一關是『資格考』,第二關是『口試』,但在口試前,你必需符合系上的規定, 這個動作通常就是『投稿論文』,在有點數制的學校,你被刊登的論文總點數必需超過最低點數。

  • 資格考

考過資格考的博士生就被稱為博士候選人,很多學校會規定若考兩次資格考沒過就必需退學了,這關 通常對會唸書的同學比較不是問題,而不會唸書的同學就比較吃虧了。

通常資格考會在博士生入學後一兩年內舉行,以台大資工為例,資格考可以考兩次,但必需在兩年內考完。

  • 投稿

有些人的論文的研究會在資格考後才開始,但就我的經驗,最好在一入學後就積極準備,因為研究有很多風險, 學術投稿的時間可能會延遲很久,對於急著畢業的博士生而言,很有壓力。

根據不同領域的學術慣例,有不同長度的審稿時間,例如:生物科學方面的審稿時間通常很快,兩三週就可 以知到稿件是否被接受,而資訊科學的領域則有個很壞的習慣,常常都有 3-5 年沒有給予回應的狀況, 這種狀況稱為壓稿。

碰到壓稿的情況時,最好去函詢問,千萬不要『癡癡的等』,由於學術界有不允許『一稿多投』的慣例, 若一壓 5 年,這個博士生可能早就『駕鶴西歸,一命嗚呼』啦。

投稿研討會也是一個可能的辦法,因為研討會通常會有時程的限制,時間一到就召開,因此、不會壓稿, 但是研討會在 SCI/EI/SSCI 的等級通常較低,大部份的研討會都沒有被納入,因此、辛苦作出的論文沒有 得到半點,其實對博士生也蠻傷的,還好、有些研討會會附掛在期刊之下,優秀的論文會被納入到期刊當中。

一但你集滿了點數,才真正進級為名符其實的『博士候選人』,可以向指導教授要求口試,但是往往最難熬 的才剛開始,因為…

有些教授會覺得你還不到畢業資格,原因之一可能是教授較愛惜名譽,不希望口試時被其他教授批評,另一個 原因可能是教授希望藉助你多出版一些論文,因為此時你的著作都必需掛上他的名字,對他的升等與名譽都有 所幫助。

通常、指導教授不會主動循問你是否要提口試了,你必需主動出擊,但又要小心不能得罪指導教授。

陷阱六:找錯口試委員

台灣的博士班口試通常有兩次,第一次稱為校內口試,第二次稱為校外口試,校內口試由校內的教授 3-5 人組成,校外口試則必需再加上校外的口試委員,但地點仍可在校內,也通常會在校內。

口試能否順利,往往從安排口試之前就開始了,口試委員的選定非常的重要,這是口試能否順利的重要關鍵, 如果你找到的口試委員,非常自大驕傲,或者很喜歡辨論,那口試必定不會很順利,如果其中有口試委員 與你或你的指導教授有磨差或過節,那他可能會在口試當中修理你,因此、最好的口試狀況是盡可能安排 自己人,如此、你的指導教授 – 獅子,才能保護你這隻小白兔。

然而、口試委員的安排,往往不能盡如人意,如果你的指導教授人緣很差,把系上的人都得罪光了, 那在安排校內的口試委員時就會很難,所以、在選定指導教授時,最好順便打聽一下他在系上的人緣好不好。

困境

萬一你踩到了某些陷阱,那可能就會陷入困境,這些困境包括:

  1. 找錯學校與科系,被困在點數制裏了
  2. 找錯指導教授,或沒有與教授維持良好的關係,被教授卡住了
  3. 找錯研究領域,該領域沒甚麼期刊可投,或該領域雖然有期刊,但確因為國情不同、或者其他因素,你的稿件無法被接受。
  4. 用錯研究方法,做不出可以投稿的好研究
  5. 錯失畢業的時機,因而持續被壓榨當中
  6. 找錯口試委員,畢業口試被批鬥得很慘

當陷入困境的時候,請保持樂觀而理性的心情,如果因陷井 3 - 找錯研究領域而無法脫身,在博士的前兩年應該盡早更換題目 脫身, 若等到了四年級以後,則會變成進退兩難的情況,除非你很有魄力,狀士斷腕,否則、可能會讀很久或畢不了業。

如果是用錯研究方法,那請向那些很會作研究與寫論文的人請教,往往會很有收獲。

如果是找錯口試委員,也請在口試的當下按耐住性子,平和的與口試委員溝通,很多口試委員問問題其實是善意的, 他們在教你一些有關研究的方法,但往往用問題的方式表現出來,此時請注意學習,當然也可能有惡意的口試委員, 例如自大型或者好鬥型的委員,此時、請勿跳出來與他辨論或甚至臉紅脖子粗,只要表答你對它們的尊敬,往往就 會有好的結果出現。

如果與指導教授的關係搞砸了,那狀況比較難處理,但如果指導教授還是正派明理的人士,那應該都還有救。

最差的狀況是指導教授心態不良,而你與他的關係又搞雜了,那就真的很難辦,如果指導教授又會記恨,那 往往會下場淒慘,但是、請記住,天無絕人之路,辦法之一是、你仍然可以找對你的指導教授有影響力的大老 出來喬一喬,這可能會有轉機,另外、向指導教授懺悔、承認錯誤、試圖修補關係,或者以撐待變,或者申請 更換指導教授等等,都是可以使用的,但是這往往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。

戰局

不管你碩博士唸了幾年,最後終需一戰,那就是『口試』,一戰成功,你成為博士,甚至馬上成為口試委員或 指導教授的同事 - 那就是『助理教授』,失敗的話,沒關係,還有一次機會,但是如果兩次都失敗,則必需 退學出局。

口試、對很多曾經經歷過上述困境的人而言,往往是很可怕的事情,但是、如果你知道,許多研究有成的人, 甚至是諾貝爾獎級的人,也在口試中被叮得滿頭苞過,那或許會比較安慰吧!

在我比較熟悉的資訊科學界當中,像 Malvin Minsky、Alan Kay 等兩位大師,都曾經在口試中被折磨過。

Alan Kay 是物件導向的發明人,SmallTalk 語言的創造者,並在 2003 年得到了資訊科學界的諾貝爾獎 - Turing Award,他曾在訪談中說『博士學位只不過是口試委員在你的一張紙上面簽名罷了』。

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口試完後記得留下每位委員簽名,否則你將拿不到學位。』

Marvin Minsky 是人工智慧的早期殿基者之一,並於 1969 年就得到了 Turing Award,他的博士論文是以一個 用真空管兜出來的類神經機器,但在口試中被委員認為不是科學而叮的滿頭包,還好當時最有影響力的電腦之父 - 也是參與原子彈發明的曼哈坦計畫中的重要人物,數學家 John von Neumann 出來解危,說了下列 一段話:

『Minsky 的研究現在不被視為科學,但是我認為將來會是』

於是 Minsky 順利過關,John von Neumann 真的是隻重量級的獅子啊。

結局

如果最後你拿到了博士學位,那恭喜你! 如果沒有、那其實也要恭喜你,因為你徹底脫離苦海了!

但是、即使你拿到了博士學位,也千萬別高興太早,因為、你只不過從一個棋局,跳入到另外一個 棋局,那就是 – 『學術界』。

為了不讓我們這些博士大爺們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就混吃等死,台灣學術界的生態與 1980 年時有很大 的不同,學術界有多不勝數的低階職務等著這些博士大爺,第一個就是無業遊民,畢業即失業的『家裡蹲』 工作,第二個是博士後研究員,往往還是沒有保障的非公務人員類,第三個是到民間公司發展,那好壞就很難說, 第四個是私立大學的助理教授,第五個是公立大學的助理教授。

按照上述的排序,似乎越後面的越有保障,但其實並不見得,因為現在為了防止某些人不 做學術研究,很多大學(尤其是最前面的台成清交)都有所謂的 6 年條款,指的是若在 6 年內沒有升等 為副教授,那這些人將被迫離職,因此、大部份的人都會乖乖的做正統的學術研究,真的想做非學術研究類 的東西,往往會是在這些人升上教授之後。

我曾經聽過許多副教授在升上教授後,大嘆一口氣說:『終於可以面對自己的理想、做真正想做的事了』。

後記

已經在唸研究所的同學,千萬別以太過負面的的角度來看這些事情,也不用悲觀, 其實、學術界的這些現象只不過是『政治』現象的一個案例而已,並不是特別的黑暗, 還記得國父對『政治』的定義嗎?

『政 - 就是眾人之事、治 - 就是管理,管理眾人之事,就是政治』

不論在學術、工商業、甚至是文化藝術等領域,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政治。

套一句徐克在電影『笑傲江湖』當中的話:

『人心、就是江湖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你能逃到哪裡去呢?』

千萬不要因此而以負面的角度看世界,以我自己的例子而言,我在碩士班時,由於沒有採到陷阱, 本身也比較認真踏實,因此、很順利的就畢業了,到博士班時,找錯了研究領域,也很少與指導 教授連絡,搞了很多的外務,當要專心做研究時,已是博士班四年級,說真的、雖然最後下了一 些功夫,但是、選錯了研究領域與不紮實的研究基礎,都是足以致命的問題,還好、最後由於 『恩師』跳出來幫我『大力喬』,還是拿到了博士學位,感謝恩師。

連我這樣的狀況都畢業了,假如你身陷在棋局當中,也不應該悲觀,事情總是會過去, 不管結局如何,畢竟我們曾經努力過,祝福大家!

註:我喜歡用較為誇張的語氣,這樣文章寫起來較有力道,但是、卻可能讓許多人誤解了真相, 例如:文章中所使用的『喬』字,很可能在真實的學校生活中只是教授的一兩句話,但這 樣的訊息,透過某些很難用文字表達的方式,傳遞到其他口試委員的感官當中,如此、就 達到了『喬』的功能。

作者:陳鍾誠 E-mail:ccc@kmit.edu.tw - 歡迎複製、修改、但作品必需上網分享給大家。

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「姓名標示─相同方式分享 2.5 台灣版」授權條款釋出。

society/graduate_stu.txt · 上一次變更: 2008/03/28 21:18 由 wenpei